2025-04-22
2024年10月1日,舍弗勒集團成功完成對緯湃科技集團的合并,此舉標志著兩大技術領軍企業正式開啟戰略協同與資源整合的全維度進化。 當時間推移至今,這場已歷時半年有余的整合進程,正加速釋放協同效應,從技術研發的深度融合到產品矩陣的擴容,從區域市場的資源優化到新興領域的戰略開拓,這場“1 1>2”的戰略整合正陸續結出碩果。 2025年4月23日-5月2日,在第21屆上海國際汽車工業展覽會上,舍弗勒將攜最新產品和技術解決方案重磅亮相,這是舍弗勒完成對緯湃科技合并后首次參加上海車展,屆時將集中展示兩家公司合并后更加豐富且高度互補的產品組合及技術實力。 值此展會前夕,舍弗勒中國區首席執行官張藝林博士接受蓋世汽車獨家專訪,圍繞舍弗勒與緯湃科技的戰略整合進程、協同賦能效應及對中國市場戰略布局的助推等話題進行了深度分享。 舍弗勒中國區首席執行官 張藝林博士 圖片來源:舍弗勒(下同) “舍弗勒與緯湃科技合并,打造一家專注驅動技術的科技公司” 在包括汽車產業在內的諸多產業加速向電動化、智能化轉型的浪潮中,機電一體化能力正成為重構行業競爭格局的核心要素。 而舍弗勒與緯湃科技的合并,本質上正是對“機電一體化”核心競爭力的強力布局。“盡管舍弗勒與緯湃科技的合并看起來像資本整合,但更大的考量是技術融合。”在接受蓋世汽車采訪時,張藝林如此表示。 他指出,舍弗勒以機械工程與精密制造見長,而緯湃科技在電子控制、軟件算法領域積淀深厚,二者的技術極具互補性,這讓舍弗勒通過二者深度的戰略協同與資源整合具備了機電一體化的關鍵能力,為舍弗勒構建覆蓋“驅動技術全鏈條”的解決方案提供了戰略可能。 事實上,在合并緯湃科技后,舍弗勒順勢調整了品牌戰略定位,從“汽車與工業產品供應商”轉型為“專注驅動技術的科技公司”。如今,舍弗勒可以提供覆蓋所有驅動類型的產品和服務,包括從“驅動導向”、“驅動傳遞”、“驅動控制”,一直到“驅動運維”等八大類別。 張藝林指出,于舍弗勒而言,過去機械與電子部件是“跨企業協作”,如今則是“內部協同”,舍弗勒能夠自主定義系統邊界,實現機械與電子的深度融合,“我們不再局限于單個部件的研發,而是從系統層面進行整體設計和優化。且機和電合在一起后,我們還可以做系統和軟件,這為我們打開了更大的空間。” 當然他也提到,也有一些公司“跳過零部件直接做系統”,但在他看來,這些公司對底層零部件的技術理解往往存在局限,高度依賴外部供應鏈支撐,而舍弗勒一類具有深厚積淀的企業,通過長期深耕零部件領域積累了核心技術優勢,繼而向系統層面延伸,這種基于底層技術的深度整合,既確保了關鍵部件的自主可控性,又可賦予系統級產品顯著的性能優勢與成本控制能力。 “機電一體化強力布局下,舍弗勒可為客戶帶來更多的價值” 技術協同的最終目標是為客戶創造價值。 張藝林指出,舍弗勒與緯湃科技的合并,不僅在技術層面實現了優勢互補,更在以客戶需求為導向的價值創造上展現出強大的協同效應,“由于具備機電一體化能力,我們內部可以進行大量的產品的垂直整合,這樣一方面可以使電機和機械傳動耦合地更好,為客戶提供更優質的產品,另外也可以以最優的成本去做成這件事,為客戶帶來更多的價值。” 據了解,在電氣化方面,通過結合緯湃科技在電子和軟件領域的優勢,舍弗勒進一步拓展了在電驅動領域的能力,不僅為客戶帶來更加豐富且全面的產品組合,還可以通過資源整合及業務?同,為客戶打造更具競爭力的解決方案。 智能化方面,與緯湃科技的合并進一步豐富了舍弗勒在傳感器、執行器等領域的產品組合及技術能力,不僅使公司在智能化方面的應用拓展至智能車身領域,還強化了公司的垂直整合能力,最終為客戶創造更多的附加價值。 當然,正如張藝林所說,在具體項目上,要更好地為客戶提供價值,應該打破部門邊界,讓同事更融合,以客戶項目為抓手凝聚大家的能力,“在與緯湃科技合并后,舍弗勒一直在進行這項工作,接收到一些項目后,我們可以迅速調集雙方員工組成項目組,融合雙方經驗,快速且有效地完成項目。” 據他透露,從中國市場客戶的反饋來看,他們對舍弗勒與緯湃科技的戰略整合展現出高度認可。 2025年,正值舍弗勒進入中國30周年。30年來,舍弗勒始終堅持“本土資源服務本土市場”,持續深化在中國的發展。 在張藝林看來,中國不僅是重要市場,更是技術創新的前沿陣地,“我們對中國市場非常有信心。從當前發展態勢來看,中國在電動化領域已形成顯著領先優勢,展現出更快的技術迭代速度。這種優勢具體體現在材料工藝創新、設備設計優化及客戶需求響應等維度。” 當然他也指出,在中國市場,幾乎所有參與者都有緊迫感,舍弗勒也不例外。 也正因如此,張藝林表示:“在中國市場,我們對新技術、效率和成本的追求遠高于其他市場,因此我們多年前就在中國建立了自有體系,并且快速形成能力,自己解決問題,我們積極使用本土資源,自力更生。” “往后看,舍弗勒還會有很大的后勁” 值得關注的是,以機電一體化能力為支撐,舍弗勒正不斷實現業務版圖的戰略性延伸。 “能力的整合,為舍弗勒各部門的創新發展打開了一扇新的窗口,現在我們的員工都在考慮是否可以利用我們的機電一體化能力去做一些嶄新的事物,比如做機器人,再比如進入醫學領域等等。”張藝林如此表示。 他指出,如今,泛電動化趨勢越來越明顯,不僅是汽車行業,很多行業都在積極推動電動化進程。 比如在航空領域,隨著電動化趨勢的深入發展,飛機的動力系統正經歷深刻變革,飛機的螺旋槳驅動開始采用電機。再比如具身智能,早先一些海外企業所用的是液壓動力,而從中國企業來看,他們更傾向于機電一體化方案。 這意味著,構建了機電一體化能力后,舍弗勒可以進一步拓寬業務邊界。 據張藝林介紹,在航空領域,舍弗勒的產品貨架已經由原來專注的軸承產品,逐步擴充到了電機產品。 在飛行汽車領域,舍弗勒同樣取得了顯著進展。就在今年1月,舍弗勒與飛行汽車公司小鵬匯天在廣州簽訂飛行汽車動力量產協議,雙方將在飛行電機定轉子總成量產方面展開合作。根據協議,舍弗勒將為小鵬匯天最新推出的“陸地航母”分體式飛行汽車提供飛行電驅核心零部件——電機的定轉子總成。 在機器人領域,舍弗勒也正在釋放越來越多的動作。據透露,接下來,舍弗勒計劃在中國落地一家機器人公司。 張藝林表示:“過去我們只能做機械部分,電子部分則要找別人,這樣就很難再進入到一個新的領域去。與緯湃科技合并之后,我們構建了機電一體化的能力,這讓我們在泛電動化趨勢下,可以延伸到更多領域。” 總之,在泛電動化浪潮下,舍弗勒在機電一體化能力的驅動下,正在打開全新的增長空間。張藝林認為,往后看,舍弗勒還會有很大的后勁。 在他看來,從能力角度來看,舍弗勒當前約處于7分(1-10分制)的水平,還可以再繼續上兩個檔次,達到9分。 至于要在哪些方向補強,他表示,應加大研發自主權,通過資源配置與時間窗口的合理規劃推動創新,例如公司在機器人領域預計在2025年底至2026年中將實現顯著進展,“現在就是該投錢的投錢,因為并不是什么事情都能夠立馬干成,是需要去孵化兩三年的。” 小結:舍弗勒與緯湃科技的合并,并非簡單的規模疊加,而是一場面向未來驅動技術的深度戰略布局。通過協同效應釋放的技術互補與市場拓展能力,合并后的舍弗勒有望在激烈競爭中占據先機,成為驅動未來科技創新的重要力量。
掃碼添加微信
張經理
手機:13351403098
掃碼添加微信
黃經理
手機:18946094786